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

【JUST Old】基隆-仁愛街屋 孝一路

基隆的孝一路 與旭川有著緊密相連的關係
 旭川兩岸的商業行為 造就出當時有名的崁仔頂漁市
也因為旭川的消失 使孝一路失去了他最重要的靈魂


在基隆港尚未建造之前,現在的慶安宮媽祖廟的廟埕是一片沙灘地
轉角的孝一路因位於石硬港(旭川)邊坡上的高地
河川跟陸地形成了高低落差的「崁」 ,因此大家便稱孝一路為「崁仔頂」

下圖為清朝時期的市鎮粗略圖
藍色標註為旭川 旁邊有個"卍" 應該是慶安宮
因此慶安宮旁的道路應為現今的孝一路雛形

日治時期的市街改正
旭川的面貌以及街區的輪廓 都有了完整方正的樣貌
沿著旭川河兩岸的商業行為 以販售魚貨為主

崁仔頂會成為台灣有名的漁貨買賣市集是在 1929 至 1931 年之間共成立了五家漁行
分別是陳泰成、蔡鼎成、義隆、陳瑞……
當初並不賣新鮮的魚 只從事加工過的魚
特別是東北角及北海岸沿岸漁村的熟魚、魚脯為大宗
魚脯是鱙仔魚煮熟後曬乾的魚,沒有儲存上的困難
量多時就配銷全台灣,崁仔頂的魚脯在台灣最為知名

另外平行於旭川的孝一路 有許多重要設施
除了祭祀媽祖的慶安宮外 還有舊的基隆市役所和高砂公園

二次大戰後 旭川的面貌改變迅速
公園被剷除了 河川被明德商場與高架橋遮蓋
此區的意象 破壞得非常嚴重

當時基隆市區的開放綠地-高砂公園

舊的基隆市役所

二次大戰後 旭川的命運也即將跟著改變
圖中為和興橋 白色現代建築位在仁五路

在尚未覆蓋的旭川河兩側
當時蓋滿了屋子 連橋上也都是違章建築
圖中為福德橋
五層樓建築至今還在 位在仁四路與愛一路口

下圖可以完全感受到當時漁業的盛況
旭川占滿了漁船 左側便是孝一路
與右側河邊蓋滿建築相比 孝一路反而沒有違章建築
可能孝一路扮是碼頭有關的機能
橋梁由近到遠 分別為 福德橋 新興橋 旭橋
遠端便是基隆港 還可以看到 林開群洋樓的圓頂



孝一路 街屋1號 2號
保存狀況★★★
利用狀況★★★

孝一路目前只存活兩棟紅磚街屋
也不確定是否為日治時期的產物

但兩間街屋目前都是販售魚貨的店家
展現孝一路最原始的軟性機能


走在騎樓內 可聞到厚重的魚腥味

只有上好的木頭可以耐得住潮濕的基隆天氣 

參考資料